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會將艾草掛在門口避邪、再用來煮水洗澡驅蚊,其實,艾草還有許多用處,包括入菜,甚至製作成沐浴露。營養師表示,艾草屬微鹼性,具保濕滋潤、護膚的效果,更含豐富葉綠素及膳食纖維,對於腸胃道保健的功效。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會將艾草掛在門口避邪、再用來煮水洗澡驅蚊,其實,艾草還有許多用處,包括入菜,甚至製作成沐浴露。營養師表示,艾草屬微鹼性,具保濕滋潤、護膚的效果,更含豐富葉綠素及膳食纖維,對於腸胃道保健的功效。
根據黃帝內經整體自然醫學理論,順應自然規律則人體收藏六大信息能量平衡和諧就不會生病!為有效改善體質促進健康,阻抗衰老防治疾病、常保青春活力,必需透過思想觀念、飲食營養與生活起居等日常習慣,針對個人的六氣十二經脈做好健康管理與促進,以順應自然方式解決一切養生保健問題。
『少吃東西多運動、注意姿勢別煩憂、正常作息勤保健』
文/鄭宜芬 亞洲人屬於黃種皮膚,向來最崇尚美白,但隨著地球紫外線強度升高,冬天依然要做好防曬與美白,才能保有淨白美肌。
台灣目前最熱門的美白成分是大家熟悉的傳明酸,能夠淡化黑色素,讓肌膚轉白;而美白保養的發源地日本,現在研發出最新的美白成分「艾草」,能更進一步促使肌膚中的黑色素排出。
古書《淮南萬畢術》記載了引天火的儀式:“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則火生”在火源寶貴的遠古,人們利用簡陋的工具引“天火”入地。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將一塊冰削成圓形,對著灼熱的太陽光,利用凹凸鏡的原理點燃了艾草,所以艾草又名「冰臺」。
薰之以艾,袚除不祥;艾草普遍用來驅毒氣,其燃燒之後產生的氣味也可以用來驅逐疫鬼,最早用來治病的灸法一定要使用天火,天火即太陽之火,太陽之火在古代象徵純陽之潔氣,透過陽燧(放大鏡)這樣通天的器物,燃燒艾草,採其產生的熱力與氣味用來祓除患者身體的不潔。
艾草的生活應用範圍很廣泛,許多人把艾草當作驅邪避凶之用,老祖母也會在嬰兒的洗澡水裡加一把艾草,可以避免嬰兒受驚,讓孩子安穩入睡,一暝大一寸。
根據中醫藥典記載,艾草不但可以驅邪保健,還有健胃整腸、行氣活血、溫經通絡等廣泛的療效,對於婦女經痛也有不錯的效果。
一般腰痛可能有2種因素造成:一種是因為坐骨神經痛,另一種是因為腎虛造成。坐骨神經痛請尋找中醫針術療法,針下環跳穴,另一個穴位為委中穴。一般針下完半小時後應該就會明顯感覺舒緩酸痛不見了。
如果還是有酸的感覺,可能是因為長期腎虛造成,不論男女,進入35歲以後腎氣就開始明顯減退,因此當腎氣不足時就需要灸療。一般會在命門與腎俞上灸,灸的同時請在足三里也一起灸才不會造成氣停在身上,透過足三里將氣往下帶,讓清氣往上升。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台灣民間以往有在冬至日「補冬」的習俗 ,而「補冬補嘴洞」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台灣俚語,係指冬至這一天要燉補品填補人們的嘴,人們認為在這一天吃補品 ,對身體特別有益。“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説。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
冬至是陰陽交替的關鍵節氣。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古人認為到了冬至,雖然還處在寒冷的季節,但春天已經不遠了。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冬至在養生學上是一個最重要的節氣,主要是因為“冬至一陽生”。 古代養生修煉非常重視陽氣初生這一時期。認為陽氣初生時需小心保護,精心調養,使其逐漸壯大。
艾葉用於醫藥歷史悠久,兩千多年前孟子:“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指多年的痼疾,須以三年以上的陳年艾草醫治,故民間俗諺: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先人對艾另賦予諸多美譽,如尊稱長者“耆艾”;形容年輕美貌女性者為“少艾”;《史記》把天下太平無事稱作“艾安”等。可見先人對艾草是如何的喜愛與敬重。
《本草綱目》:艾葉為纯陽之物,可以藉艾葉取得太陽真火,可以回垂絕元陽,服之則走三陰,而逐一切寒濕,轉肅殺之氣為祥和。艾草嬌小像手掌似的碧綠色葉子,薄透得似翡翠一般,外表乍看似菊花幼嫩,但卻是深藏著無限强韌的生命力。一股淡淡的青草香氣,神奇的滲入身心。其藥性會隨著時間而增强,如同薑桂之性一般。
從日本回來的朋友,講述日本人全民食艾。在中國種植艾草,在中國加工,運到日本食用。如果艾草不是好東西,日本人會這麼費勁折騰嗎?艾草,菊科,目前世界上有2000多種型別,能作為醫藥或食用的,不過幾種。艾草是鹼性的食物,以此泡茶,可以改變體質,故此對酸性體質引發的疾病有很大的治療意義;第一次喝道艾草茶,淡淡的艾草味道,淡淡清香。十分的喜歡!
艾草乃中醫之草,中醫藥典所記載的藥物中,有那個中藥具備以下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