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台灣民間以往有在冬至日「補冬」的習俗 ,而「補冬補嘴洞」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台灣俚語,係指冬至這一天要燉補品填補人們的嘴,人們認為在這一天吃補品 ,對身體特別有益。“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説。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
冬至是陰陽交替的關鍵節氣。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古人認為到了冬至,雖然還處在寒冷的季節,但春天已經不遠了。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冬至在養生學上是一個最重要的節氣,主要是因為“冬至一陽生”。 古代養生修煉非常重視陽氣初生這一時期。認為陽氣初生時需小心保護,精心調養,使其逐漸壯大。
冬至過後驅寒補陽,艾灸是不錯的養生選擇,冬至時節的到來意味著正式步入了最寒冷的三九天冬季,養生防冬病需驅寒補陽。中醫認為驅寒補陽的方法很多種,中醫艾灸療法是一種健康操作簡便的療法,中醫專家指出用艾草治病養生已有數千年歷史,艾草是一種純陽性的植物更是一味中草藥它在燃燒過程中能穿透人體皮膚組織,產生溫熱效應,循經走絡,激發臟腑功能,從而達到治病養生作用。因此,驅寒補陽,不妨採用艾灸療法。
在進行艾灸時,應找準穴位,可艾灸神闕穴、足三裡穴和三陰交等養生穴位,通過艾灸可強體固本。艾灸時要注意,剛吃完飯或空腹時不宜灸臍。另外艾灸時要注意保暖,慎風寒,施完灸半小時內不宜沾冷水,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和艾灸禁忌,以免燙傷皮膚,或引起不良後果。
留言列表